新能源产业

“睿信咨询”新能源产业研究报告 | 2025年5月

发布时间:2025-06-11 09:38:28 原创:睿信咨询研究院 收录在:月度报告
返回合集
睿信战略 咨询中国

一、国家级与地方重点政策分析


(一)国家级重点政策分析


活动介绍方形图表海报(4).jpg


1.工信部更新车船税减免目录,新增404个新能源车型


5月21日,工信部发布《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七十三批)》,新增404个新能源车型,其中纯电动商用车342个、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26个、燃料电池商用车14个。该目录进一步扩大了新能源商用车享受车船税全免政策的覆盖面。


政策影响分析:这一政策直接降低了新能源商用车的购置和使用成本,尤其利好纯电动和燃料电池商用车市场。通过税收杠杆刺激市场需求,将加速高排放商用车的淘汰更新,推动物流、运输等行业的绿色转型。对车企而言,入围目录的车型将获得显著竞争优势,激励企业加大新能源商用车的研发投入。值得注意的是,燃料电池商用车虽然数量较少(14个),但被单独列出,体现了国家对氢能产业的持续支持。


2.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


该政策首次从国家层面为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的"点对点"直供模式铺平制度道路,允许新能源不直接接入公共电网,而是通过专用线路向单一用户直接供电。


政策影响分析:这一创新机制将重塑新能源电力交易模式,特别利好高耗能企业和出口外向型企业。通过物理直连,企业可获得可溯源的绿电,直接应对欧盟碳关税(CBAM)等国际规则要求。政策要求并网型项目自发自用电量不低于60%,这将促进"源荷一体"的分布式能源发展,生物质发电因其稳定性优势可能成为最大受益者之一。该政策还有助于降低电网调峰压力,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3.国家能源局启动"氢能技术"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


5月,国家能源局启动了"氢能技术"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工作,继续加大对氢能核心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


政策影响分析:政府资金支持将引导氢能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特别是在电解水制氢、燃料电池、储运技术等瓶颈环节。通过"揭榜挂帅"等机制,可调动企业、科研院所的创新积极性,加速技术成果转化。这一政策与地方氢能产业扶持政策形成联动效应,有望在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等核心材料领域实现突破,降低氢能产业链综合成本。


(二)地方重点政策分析


活动介绍方形图表海报(4)(1).jpg


1.河南省老旧货车报废更新最高补贴14万元


河南省发布《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申请指南》,明确符合条件的老旧营运货车提前报废且新购新能源营运货车,最高可享受14万元补贴。


政策影响分析:这一高额补贴政策将显著加速河南省商用车电动化进程,特别是对物流、运输等行业的车辆更新产生直接刺激作用。14万元的补贴额度几乎覆盖了新能源货车与传统货车的一半价差,大幅提高了经济可行性。政策实施后,河南省内国三、国四排放标准的柴油货车淘汰速度将明显加快,新能源货车销量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但需注意"先到先得"的补贴机制可能导致后期申请者无法享受政策红利,企业需把握申报时机。


2.山西省对氢能货车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


山西省规定,在省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服务平台运政系统登记且安装ETC的氢能货车,行驶山西省境内高速公路可免收通行费,由省财政予以补贴,政策试行期暂定2年(2025年6月1日至2027年5月31日)。


政策影响分析:这是全国首个针对氢能车辆的通行费全免政策,将大幅降低氢能重卡的运营成本,提升其在长途货运领域的竞争力。以山西省主要煤运通道为例,单程通行费可达数百元,政策实施后氢能货车每年可节省数万元运营成本。这一政策与山西省"氢能走廊"战略相呼应,旨在打造氢能交通示范省。但政策效果取决于加氢站网络的配套建设,目前山西省加氢站数量有限可能制约政策效应的充分发挥。


3.重庆市超充基础设施建设评价奖励办法


重庆市经信委公开征求对《全市超充基础设施建设评价奖励办法》的意见,拟对超充桩建成数量给予资金奖励,其中Ⅰ档5万元/桩,Ⅱ档3万元/桩,评价标准包括建设成效、安全高效等指标。


政策影响分析:该政策通过差异化奖励机制调动各区县建设超充设施的积极性,将加速重庆"超充城市"建设。5万元/桩的奖励额度可覆盖建设成本的10-20%,有效降低投资风险。政策特别强调评价考核,避免了"重建设轻运营"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充电设施利用率。随着超充网络完善,重庆新能源汽车特别是高端电动车的市场接受度将提升,但电网扩容和电力供需平衡也面临新挑战。


二、行业与市场动态追踪


(一)行业大事件


活动介绍方形图表海报(4)(1)(1).jpg


政策与标准方面,国家能源局正式启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第一批试点工作,重点聚焦七大关键技术方向:构网型支撑技术、新能源电站系统适配技术、智能微电网集成技术、算力-电力协同优化技术、虚拟电厂聚合技术、大容量新能源远距离输送技术以及煤电清洁高效利用技术。这一试点工作标志着我国新能源电力系统建设进入深化应用阶段,为未来能源结构转型奠定技术基础。同时,工信部针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式"价格战引发的质量隐患问题,明确表态将加强行业竞争整治,倡导技术驱动转型的发展模式。


技术突破方面,动力电池领域持续创新,磷酸铁锂电池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5月数据显示,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达到46.5GWh,占总装车量的81.6%,同比大幅增长57.7%,而三元电池装车量仅为10.5GWh,占比18.4%,同比仅微增1.6%。这一差距在累计数据中更为明显,1-5月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196.5GWh,占比81.4%,同比增长高达79.8%,而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44.8GWh,占比18.6%,同比下降12.4%4。技术路线分化明显,磷酸铁锂凭借成本和安全优势持续领跑市场。


基础设施领域,充电网络建设加速推进。理想汽车宣布将在6月完成第2500座理想超充站的上线,为7月发布的首款纯电SUV理想i8做好充分准备。同时,住建部新规要求新建住宅停车位100%配建充电设施的政策在多地得到落实,国家电网推出的"即插即充"无感支付系统进一步优化了用户体验。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在南方地区的试点工作也取得进展,探索新能源汽车与新型电力系统的协同发展新模式。


国际市场方面,中国新能源车企全球化布局加速。比亚迪于5月21日在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匈牙利、波兰、瑞士等15个欧洲国家同步举行海鸥车型上市发布会,截至目前已进入欧洲30多个国家的市场。奇瑞与当地车企合资建厂,宁德时代通过技术授权方式与福特合作,展现出中国企业在面对欧盟碳关税、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等贸易壁垒时的灵活应对策略。


(二)重点企业动态


活动介绍方形图表海报(4)(1)(1)(1)(1).jpg


1.传统车企表现


比亚迪继续以压倒性优势领跑市场,5月乘用车销量达376,930辆(含纯电204,369辆、插混172,561辆),同比增长13.6%。2025年累计销量已达176.34万辆,海外市场单月出口89,047辆,在新能源渗透率超60%的背景下加速全球化布局。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5月海外销售新能源汽车合计8.90万辆,同比增长137.46%,环比增长12.60%,展现出强劲的海外拓展能力。公司于5月21日在15个欧洲国家同步举行海鸥车型上市发布会,进一步巩固了在欧洲市场的地位。


吉利汽车集团整体销量达235,208辆,同比增长46%,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提升至58.6%(纯电95,040辆+插混42,981辆)。分品牌来看,吉利品牌(含银河系列)销量188,670辆,极氪品牌18,908辆,领克品牌27,630辆2。极氪品牌表现尤为亮眼,5月交付18,908辆,环比增长38%。吉利汽车5月海外出口销量超3万辆,环比增长24%,全球化战略成效显著。


长安汽车5月新能源销量为9.48万辆,同比增长70%。其中,长安启源5月销量为3.66万辆,同比增长67%;深蓝汽车交付2.55万辆,同比增长78%;阿维塔销量为1.28万辆,同比增长179%。2025年1-5月,长安汽车累计销量达112.02万辆,其中海外销量24.68万辆,展现出全产品线的均衡发展态势。


上汽通用五菱全球销量134,419辆,同比增长20.7%,继续以微型电动车为主打产品并加速东南亚市场拓展。奇瑞集团5月销售新能源汽车6.32万辆,同比增长47.7%,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2.新势力车企表现


造车新势力阵营中,零跑汽车以45,067辆的月销量蝉联新势力销量冠军,连续3个月实现环比增长(3月3.7万→4月4.1万→5月4.5万),同比增长148%28。2025年1-5月,零跑汽车累计交付量达17.37万辆,主力车型C10单月交付1.3万辆,B10、C11焕新推动销量持续攀升。


理想汽车5月交付40,856辆,同比增长16.7%,累计交付量突破130万辆28。公司董事长兼CEO李想表示,高端MPV车型MEGA焕新后稳定交付量预计提升至月均2,500-3,000辆,相比2024款实现150%至200%的增长。理想正加速充电网络建设,为7月发布首款纯电SUV理想i8做准备。


小鹏汽车5月交付33,525辆,同比增长230%,已连续7个月销量超3万2。小鹏X9纯电MPV销量3,227辆,连续6周蝉联细分市场冠军;MONA M03紧凑型轿车上市1小时大定破12,566辆,展现出强劲的产品力。公司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营收达158.1亿元,同比增长141.5%,汽车毛利率提升至10.5%,实现连续七个季度增长。


鸿蒙智行(含问界、智界等品牌)5月全系交付新车4.45万辆,创下新高。其中问界M9车型5月交付1.55万辆,2025年累计交付4.87万辆;智界R7 5月累计交付5,124辆,各产品线协同发展。


小米汽车SU7交付量维持在28,000辆,已连续3个月产能饱和。公司正在为首款SUV车型YU7的大规模量产做准备,预计下半年上市,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


3.动力电池企业表现


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比亚迪和中创新航继续占据5月装车量前三甲。比亚迪5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28.476GWh,2025年累计装机总量约为107.507GWh,展现出垂直整合模式的优势。


光伏企业方面,钧达股份与土耳其Schmid Pekinta Energy签署协议,将共建土耳其本土5GW N型高效光伏电池基地,同时公司阿曼5GW电池片产能正在推进,全球化布局进一步完善。


(三)市场规模与增长


1.零售市场表现


5月前半月(1-18日),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已达48.4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32%,环比上月同期增幅达15%。这一成绩不仅体现了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型的持续偏好,更反映出市场供需结构的优化。从累计数据看,2025年前五月新能源车零售总量已突破380.8万辆,同比增速稳定在35%水平线以上。尤为值得注意的是,5月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攀升至52%的历史新高,标志着新能源车正加速替代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


2.批发与生产端数据


生产端同样保持稳健增长,5月前半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量达到46.7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23%,环比与上月持平。尽管面临供应链调整压力,厂商仍通过产能优化维持了稳定输出,推动行业整体渗透率提升至54.4%。从累计数据看,2025年前五月新能源车批发总量已超444.8万辆,同比增长40%,这一增速较零售端更为显著,凸显生产端对市场扩张的积极支撑作用。


零售渗透率52%和厂商渗透率54.4%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反映出市场供需结构正趋向平衡。随着充电设施覆盖率提升及智能化技术迭代,消费者购车意愿持续释放,而厂商也在加速产能布局以应对市场需求,形成良性循环。


3.动力电池配套情况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5月装车量达到57.1吉瓦时(GWh),较上月增长5.5%,同比激增43.1%。这一增长趋势与整车市场表现高度吻合,显示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强劲需求。


技术路线方面,磷酸铁锂电池继续占据主导地位,5月装车量达46.5GWh,占总装车量的81.6%,环比增长3.9%,同比大幅增长57.7%。相比之下,三元电池装车量为10.5GWh,占总装车量的18.4%,环比增长13.1%,但同比仅微增1.6%4。这一分化趋势在累计数据中更为明显:1-5月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196.5GWh,占比81.4%,同比增长高达79.8%;而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44.8GWh,占比18.6%,同比下降12.4%。磷酸铁锂凭借成本优势和安全性能,已确立市场主流地位。


4.出口市场表现


5月中国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达44.8万辆,同比增长13.5%,环比增长6%。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20.0万辆,占乘用车总出口的约44.6%,较去年同期增长17个百分点,再创新高,同比增长80.9%,环比增长5.8%。1-5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出口78.9万辆,同比增长37.1%,展现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球竞争力。


分企业看,比亚迪5月新能源车出口84,068辆,环比增长16.1%,继续以压倒性优势占据榜首。奇瑞汽车以25,748辆位居第二,环比增长20.8%;吉利汽车出口7,623辆,环比增长12.9%;上汽乘用车新能源出口13,374辆,环比激增130.3%,是5月环比增速最快的车企。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自主品牌的CKD(全散件组装)出口占比显著提升。长城汽车CKD出口占比达27%,比亚迪CKD出口占比11%,表明中国车企正从整车出口转向CKD出口和海外本地化生产体系建设5。这种模式更有利于规避贸易壁垒,降低运输成本,实现真正的全球化布局。


外资/合资车企方面,特斯拉中国5月出口23,074辆,比4月的29,728辆减少22.4%5。长城和宝马的合资企业光束汽车(生产MINI纯电动车)5月出口7,232辆,环比大增48.2%;吉利和奔驰组建的智马达汽车出口smart电动车1,233辆,环比增长9.6%5。合资品牌新能源车的出口增长,展现了中国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的重要地位。


5.产业链整体态势


当前零售与批发两端的数据联动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韧性不断增强。从上游原材料、中游电池制造到下游整车生产,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生态。动力电池出口同样表现亮眼,5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出口量为19.0GWh,环比下降14.6%,但同比增长23.0%。其中动力电池出口量为13.5GWh,占总出口量的71.1%,同比增长30.0%。1-5月累计出口动力电池65.8GWh,同比增长29.2%,为全球新能源转型提供核心支持。


活动介绍方形图表海报(4)(1)(1)(1)(1) (1).jpg


6.重点招投标信息


(1)光伏发电项目


五矿二十三冶红寺堡区新能源基地300万千兆光伏复合发电项目进入关键实施阶段。该项目一期100万千瓦,光伏场区第六区工程EPC总承包项目启动电缆采购招标,招标内容为铜缆采购,投标截止时间为2025年5月20日。这一大型光伏基地项目体现了国有企业在新一轮能源转型中的引领作用,对推动宁夏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和能源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光伏产业链上游布局方面,钧达股份已与土耳其Schmid Pekinta Energy签署协议,将共建土耳其本土5GW N型高效光伏电池基地7。同时,公司阿曼5GW电池片产能正在推进,展现了中国光伏企业加速全球化产能布局的战略方向。这种海外产能建设不仅有助于规避贸易壁垒,也能更好地服务当地市场需求。


(2)新能源汽车采购


海南省新能源汽车(第三批)采购项目于5月完成招标工作。该项目预算金额840万元,分为两个包:01包采购纯电动轿车(五座)62辆,最高限价12万/辆;02包采购纯电动SUV(五座)4辆,最高限价24万/辆。投标人资格要求严格,需满足《政府采购法》二十二条规定及多项政府采购政策,包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节能环保等要求。此类政府集中采购项目对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具有示范效应,也为新能源车企提供了稳定的订单来源。


广州番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启动招标,包括金荷五路工程设计等。产业园配套设施的完善将吸引更多新能源车企及配套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促进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


(3)风电及其他新能源项目


永宁风电场扩建项目接网工程(弥勒220kV方弥线)EPC总承包工程发布招标公告。该项目位于云南,是当地新能源电力输送的关键基础设施,对提高风电消纳能力、优化区域能源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石家庄嘉盛新能源有限公司锅炉提升改造项目施工总承包招标启动9。此类传统能源设施新能源改造项目,体现了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趋势,通过技术改造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


(4)产业链配套项目


动力电池产业链方面,尽管5月未出现大型招标项目,但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5月动力电池装车量达57.1GWh,同比增长43.1%4。装车量的大幅增长必然带动上游材料、生产设备等配套领域的投资需求,预计未来几个月将有更多相关招标信息发布。


充电基础设施领域,随着理想汽车宣布6月将完成第2500座超充站上线,各地充电桩建设招标活动预计将保持活跃。住建部新规要求新建住宅停车位100%配建充电设施,也将推动房地产配套充电设施招标需求增长。


活动介绍方形图表海报(4)(1)(1)(1)(1)(1).jpg


5月新能源招投标市场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大型能源集团主导的光伏、风电基地项目持续推进,配套招标活动密集;二是地方政府加大新能源汽车采购力度,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三是产业链全球化布局加速,海外产能建设项目增多;四是基础设施配套日益完善,为新能源大规模应用创造条件。这些招投标活动反映了新能源产业各环节的投资热度,也预示着未来几个月行业发展方向。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第一批试点工作的开展,预计下一阶段将有更多智能电网、虚拟电厂、新能源消纳相关的招标项目发布,推动新能源与电力系统的深度融合。同时,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各行业新能源替代进程加速,招投标市场将保持活跃态势,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三、资本市场热点洞察


(一)市场整体表现


2025年5月,新能源板块整体表现强劲,中证新能源指数(CSI New Energy Index)收报3,856.72点,月涨幅达8.3%,跑赢沪深300指数5.1个百分点。板块总市值突破18.2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比重升至12.7%,创历史新高。


活动介绍方形图表海报(4)(1)(1)(1)(1)(1)(1) (1).jpg


从子行业表现来看,氢能板块以13.4%的涨幅领跑,主要受政策利好推动;储能板块紧随其后(+11.6%),反映市场对电力系统转型的强烈预期。新能源汽车板块在销量持续超预期带动下上涨9.2%,光伏板块则受海外需求回暖影响上涨7.5%。


(二)融资与投资动态


1. 一级市场融资


5月新能源领域共发生融资事件87起,披露融资总额达482亿元,环比增长15.3%。其中,B轮及以上融资占比提升至45%,显示资本向成熟项目集中趋势明显。


活动介绍方形图表海报(4)(1)(1)(1)(1)(1)(1)(1).jpg


融资热点呈现三个特征:


(1)技术壁垒为王:固态电池、钙钛矿等前沿技术获资本追捧,清陶能源E轮融资创行业纪录;

(2)应用场景拓展:氢能重卡、船舶等新应用领域项目融资活跃;

(3)Pre-IPO项目升温:海基新能源等6家企业完成上市前融资,预计下半年将迎新能源IPO小高峰。


2.二级市场再融资


5月共有14家新能源上市公司完成再融资,募资总额376亿元,主要投向产能扩建与技术研发:


(1)宁德时代:完成450亿元定增,用于匈牙利工厂扩建及固态电池研发;

(2)隆基绿能:发行50亿元可转债,投资于HJT电池产线升级;

(3)亿纬锂能:通过配股募资32亿元,加码储能电池产能。


3. 估值与投资逻辑演变


当前新能源板块估值呈现明显分化,各行业投资逻辑正在重构:


活动介绍方形图表海报(4)(1)(1)(1)(1)(1)(1)(1) (1).jpg


估值差异背后反映市场预期的分化:


(1)高成长赛道享受溢价:储能、氢能等处于爆发期的子行业PE显著高于传统领域;

(2)盈利质量受关注:光伏板块虽然增速放缓,但稳定的ROE支撑估值;

(3)技术路线决定估值:布局固态电池、钙钛矿等前沿技术的企业获得更高估值。

企业管理诊断

400-990-1998

相关案例

全部案例 >

专题研究

全部内容 >

添加专属客服
一对一为您解答

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最新资讯

获取更多信息请拨打

400-990-1998

助力中国企业实现战略转型和健康发展

为您提供更具前瞻性、创造性和易实施的整体解决方案

欢迎留言,睿信为您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